謝謝您陪伴環境法律人走過10個年頭,10年歲月如梭,想與您談談晚近幾個足以留下歷史印記的事件。 2016年4月,越南中部爆發被稱為史上最嚴重的海洋污染事件,造成數百噸海洋生物死亡,連帶沿海省分養殖業也無法倖免,4萬多名賴以維生的漁民遭受嚴重衝擊,受害家庭難以計數,許多失去生計的底層漁民被迫出海成為移工。這起被稱為「福爾摩沙災難」的污染事件,源頭指向台塑越南河靜鋼鐵廠排放含有苯酚與氰化物等毒物的廢水。隔年,越南天主教榮教區阮神父跨海來台尋求協助,在阮神父請託下,由環境法律人協會時任理事長張譽尹、現任秘書長郭鴻儀與環權會董事長林三加籌組律師團,代理越南7,874位底層漁民對台塑集團提起跨國賠償訴訟。 時序轉到2020年4月的台灣,內政部土地徵收小組正式通過桃園航空城區段徵收計畫,規劃徵收總面積達3,147.8公頃,造成數萬個家庭被迫遷離,1,819公頃優良農地變為鋼筋水泥,難以計數的佃農失去耕作土地。環境法律人協會與台灣人權促進會、環權會聯手,代理受害居民提起撤銷先行區段徵收訴訟,並將在今年10月正式提起都市計畫訴訟,直搗這起台灣史上最大區段徵收案的源頭:桃園國際機場園區及附近地區特定區計畫。 就在內政部通過航空城重大土地開發事件的隔年(2021),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委員會(IPCC)發布第6次報告,指出人類無論能否達成淨零碳排,極端氣候於全球引發的災難已是現在進行式,報告並提出一個突破性的氣候治理理念:氣候韌性發展(Climate
Resilient
Development),亦即不再僅側重於溫室氣體減量,應同時著重於恢復海洋、濕地、森林與自然界的調適能力,重建生物多樣性,才是人類因應氣候變遷的根本之道。 就在IPCC發布第6次報告的隔年(2022),非洲之角發生極端乾旱氣候,1,600萬人陷入飢荒,360萬頭牲畜死亡。環境法律人協會也在今年決定投入氣候變遷調適議題研究,一方面與台北律師公會合作,研討氣候變遷調適的法制化作業,另方面與城市規劃學者連結,研討城市韌性治理,並在去年與綠色和平聯手提起台灣首宗氣候訴訟。因為我們深知,在氣候巨災衝擊下,難以生存的往往是窮人。 從漁民到財團,從迫遷者到土地掠奪者,再到如今的氣候治理,環境法律人從沒有忘記自始的初衷:使用政策論述與法律手段,與受壓迫者站在一起。走過的這10個年頭,我們仰賴的也不是來自政府或財團的捐助,而是台灣公民社會每一位公民的涓涓滴流。 生於斯、長於斯,也反饋於斯。我們深知,唯有扎根於公民社會,才能不向任何壓迫者低頭。也正因為如此,環境法律人協會十分倚賴您的每一筆定期定額捐款,每一筆百元至千元的小額,足以成為我們源源不絕的養分,再讓我們走過另一個10個年頭。 為此,我們十分誠懇的邀請您,能夠加入我們定期定額的行列,相信有您的支持,我們更有能力完成我們的工作使命—守護乾淨、健康及永續、具有生物多樣性的美好環境。 理事長簡凱倫 敬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