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與人的交織—探索魚文化
⟪最後的海上獵人⟫EJA讀書分享會
我們非常榮幸邀請到知名海洋作家兼海洋保育倡議者廖鴻基老師,為本次讀書分享會帶來獨特的視角。廖老師的著作深刻描繪了現代漁業所面臨的挑戰,同時提醒我們每個人在保護海洋生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最後的海上獵人》,深究漁民們的生存方式,並省思如何保護我們珍貴的海洋資源。包括:海洋生態系統的脆弱性與重要性、漁業的演變及對生態的影響、海洋保育的意義與挑戰。
海洋保育 刻不容緩
環境法律人協會一直以來致力於推行海洋保育法,旨在通過立法措施劃設海洋保護區,為海洋生物提供更多的喘息空間。一努力的目的是保護我們珍貴的海洋生態系統,確保其永續發展。
近期,媒體報導漁民使用底拖網捕獲「歐氏尖吻鮫」的事件,再次凸顯了海洋保育的迫切性。這樣的事件提醒我們,現有的措施和規定明顯無力保護海洋生物多樣性。因此,環境法律人協會更加堅定地推動海洋保育法的制定和執行,以確保我們的海洋生物能夠獲得更有效的保護。
本會強調以下幾點:
考量氣候變遷:海洋保育法不僅僅需要解決氣候變遷的問題,同時也要應對海洋暖化和酸化等氣候變遷對海洋生態系統的嚴重影響。因此,在制定海洋保育法時,必須納入氣候變遷因素,監測海洋暖化和酸化的狀態,確保海洋生態的永續發展。
從下而上的海洋治理:政府在推動海洋保育政策時,應與地方合作,建立夥伴關係,充分了解地方在地知識和利益衝突,避免法律無法在地落實,與實際情況相衝突的情況發生。在制定政策前,進行充分的調查和蒐集在地資訊,並以軟性的行政溝通方式制定不同地區的海洋保護政策。
避免濫用「OECM」機制:在劃設海洋保護區時,應避免濫用「Other Effective Area-based Conservation Measures(OECM)」機制,避免將原本應該劃設為「庇護區」的區域劃設為「OECM」的情況。相關子法制定時需要更多討論和評估。
距離本屆立委任期尾聲,海保法究竟能不能通過,成為我們關注的重要議題!海保法是繼海洋基本法後,對於復海洋生物多樣性、復育海洋生態服務系統、甚至對於全球氣候變遷調適與減緩都具有重大的意義和影響。
然而,臺灣輕忽生態服務所能帶來的價值,特別是海洋生態系統碳匯的能力。就讓小編帶你瞭解〈海洋保育法〉草案的內容吧!一起支持我們共同推動〈海洋保育法〉!
親愛的朋友,環境法律人協會自2010年成立至今,依靠個人及其他獨立基金會捐款,默默在環境公益案件、環境法律教育、修法倡議上努力,您的捐款是參與我們行動最可貴的能量。
無論是定期定額的小額捐款或單筆捐款支持,涓滴成河,讓環境法律人有更堅定的力量,捍衛環境永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