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5日,蔡英文總統宣布台南市長賴清德接任行政院院長。賴清德院長宣示他會「在林全前院長所打下的基礎上,持續深化台灣的改革與轉型,逐步完成蔡總統為國家擘劃的藍圖」。未久,環保署即於9月20日預告《環境影響評估法》修正草案,廣泛周知並徵求各界對於草案提出意見或修正建議。我想,外界對於賴清德院長無縫接軌的施政效率,應有驚豔之感。
但經濟部長卻公開表示:「擔心造成大型環評的不確定性,影響廠商投資意願,會請工業局瞭解一下產業的意見。」環保署預告《環評法》修正草案與經長上述公開宣示,顯示「環保與經濟互相衝突」的思惟,仍盤踞於台灣上空。
成本、效率、先機、速度、報酬率,是資本家做出重大決策的關鍵因素,如果有任何「卡關」,不論是環境或居住權,都務須「排除一切投資障礙,讓資本順利進駐」。這樣的思惟在過去數十年間,固為台灣創造經濟榮景。但長期被犧牲的環境與國民健康,也愈加暴露出大型開發案欠缺「永續」思惟所造成的危害與社會成本。
我們必須承認,台灣海島土地面積與環境的承載力都有她的極限。投資者必須把「永續」與「環保」納入決策思惟,才能創造更長遠的價值,才能賺得長長久久。因為養雞取蛋永遠勝過殺雞取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