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氣候變遷成為現實 這幾年來,大多數台灣人對「氣候變遷」的影響應該很有感:2020年,是50多年來第一次沒有颱風登陸的一年;在2021年,首先面對了因乾旱而帶來的限水,而後經歷了熱浪襲來造成用電量暴增的日子,更不用提日漸頻繁的午後暴雨。
這些異常的天氣變化,都源自於氣候變遷。而氣候變遷除了造成直接的衝擊,也間接影響著我們的生活,如因氣候變遷導致水果減產而漲價等。然而,這些氣候變遷造成的影響既是「天災」,更是「人禍」。
因應氣候變遷造成人民權利的損失,近年來在全球有越來越多向政府與企業問責的案例,那在台灣呢? 台灣的氣候訴訟 今年(2021年)2月,環境法律人協會與綠色和平共同針對經濟部用電大戶條款提起訴訟,認為這項條款對於「用電大戶」的定義過於消極,並不能納入足夠多的用電大戶,進而難以對台灣的能源轉型產生貢獻,也無法回應因應氣候變遷的國際減碳趨勢🌍 針對這起訴訟,經濟部的回應則顯示他們對於氣候變遷的減碳責任並不關心,在回覆的答辯狀中,僅一再聚焦在法律細節上的爭辯,而不是從宏觀的角度看待氣候變遷,通篇都未曾提及經濟部的氣候變遷責任。
對於氣候變遷的輕忽,到底會造成什麼後果呢?國際版關鍵評論網特別專訪報導「台灣第一起氣候訴訟」,深入淺出介紹這起訴訟的重要性。
以下特別為大家重點整理,來聽聽EJA副秘書長謝蓓宜怎麼說:
註:RE100是目前國際上針對減碳的趨勢,為因應氣候變遷的急迫性,加入會員的企業必須2025至2050年間使用百分之百的再生能源,與此同時,該企業的上下游供應鏈也將受到發展綠能的壓力。全世界已有多家知名企業宣布加入,例如Google、Facebook、蘋果、微軟等都是會員。
看英文報導全文
2021年2月3日環境法律人協會與綠色和平共同提起氣候訴訟,時隔三個月,才收到經濟部的答辯狀,原以為經濟部能以宏觀思維,來回覆民間的質疑,殊不知通篇書狀,竟然不提氣候變遷影響,不禁讓人覺得經濟部仍在裝睡......
行動支持 在減緩氣候危機的關鍵時刻,您的支持讓EJA得以持續監督經濟部與用電大戶,促成讓環境更好的改變發生。 |